【CEA与TCD】金友贺教授学术文献集锦(部分)

金友贺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血管超声科脑血管组组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颅脑超声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流速减慢的分析与探讨》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6年 第 7卷第 7期)

 

【摘要】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 平博网页版,平博(中国)平博(中国)EMS-9U型号) 检测椎-基底动脉, 对平均血流速度( Vm) 减慢病例进行分析, 探讨引起椎-基底动脉Vm减慢的真正原因。
方法:对156例椎-基底动脉Vm 减慢(至少一侧椎动脉Vm 低于25 cm /s或基底动脉Vm低于30 cm /s)患者与椎-基底动脉血管C T( CT A)或血管造影( DSA)对照分析。
结果:156例患者中, 椎-基底动脉正常者, 18. 6% ; 双椎动脉发育不对称者, 17. 3% ; 一侧椎动脉狭窄者, 16. 0% ; 双侧椎动脉狭窄者, 19. 2% ; 一侧椎动脉闭塞者, 14. 8% ; 一侧狭窄一侧闭塞者, 9. 0% ; 基底动脉狭窄者, 5. 1%。

3. 双椎动脉波峰圆钝,CTA或DSA显示一侧椎动脉狭窄25例, 占16. 0% , 双侧椎动脉狭窄30例, 占19. 2% , 一侧椎动脉狭窄,另一侧椎动脉闭塞14例, 占

9. 0% , 见图3。

4. 频谱呈高耸, 尖窄形态, PI值> 3. 5。CTA显示一侧椎动脉闭塞23例, 占14. 8% , 基底动脉重度狭窄8例, 占5. 1% , 见图4。

结论:TCD在检测椎-基底动脉狭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介入治疗的血液动力学分析
(Chin J Stroke, Jan 2008, Vol 3, No.1)
【摘要】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平博网页版,平博(中国)平博(中国)EMS-9U型号)观察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患者介入治疗(可脱式球囊栓塞术)前后的血液动力学变化。
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2月至2007年10月间介入治疗的18例外伤性CCF患者的TCD结果,并将手术前后的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经DSA证实的18例CCF患者15例行可脱式球囊栓塞术,DSA证实手术一次成功;2例术中改为ICA闭塞术,术后DSA显示患侧ICA完全闭塞;另1例术中出现血管痉挛而被迫放弃手术。术前TCD检测:
(1)17例患侧颈内动脉颅外段和(或)颈内动脉虹吸段血流速度加快,脉动指数(PI)值均减低,其中颈内动脉虹吸段加快者伴频谱紊乱。
(2)10例患侧大脑中动脉(MCA)、16例患侧大脑前动脉(ACA)血流速度减慢伴PI值下降。
(3)11例患侧大脑后动脉(PCA)、14例健侧ACA流速加快,频谱形态正常。
(4)16例患侧、2例双侧眼上静脉(SOV)呈现反向的静脉动脉化频谱。术后1周及6个月后复查TCD显示,15例球囊栓塞患者术前异常的颈内动脉及SOV等血管的血液动力学参数均恢复或接近正常,2例行ICA闭塞术患者TCD显示患侧ICA完全闭塞(患侧大脑后动脉及健侧大脑前动脉流速加快)。

结论:TCD可以实时、动态的观察CCF患者颅内、外血管的血流及频谱改变,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血液动力学信息。
 

 

《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价大脑中动脉远端狭窄的方法及准确性分析》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第41 卷第3 期2012 年3 月)
【摘要】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价大脑中动脉远段(M2 段)狭窄的方法及可行性,为临床评价M2 段狭窄提供重要的评价指标。
方法:选择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证实单侧M2 段狭窄>50%的患者159 例(病例组),TCD 检测大脑中动脉近段(M1 段)及M2 段平均血流速度(MFV),计算M2 段与M1 段的MFV 比率(M2/M1)及M2 的非对称指数(AI),并与162 例无脑动脉畸形及狭窄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计算各指标评价M2 狭窄的准确性。
结果:病例组M2/M1 显著大于对照组。ROC 曲线显示M2/M1 曲线下面积(0.957)最大,以0.97 为截点值诊断M2 段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35%和86.22%,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65%和91.24%。

结论:作为TCD 的新指标,M2/M1 可准确评价M2 狭窄,TCD 在M2 狭窄的诊断、治疗及随访中具有重要作用。
 

 

《前、后交通动脉开放性评估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选择性分流的预测价值》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第41 卷第8 期2012 年8 月)
【摘要】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前、后交通动脉开放性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选择性分流的预测价值。
方法:对拟行CEA 手术的25 例患者行TCD(平博网页版,平博(中国)平博(中国)EMS-9U、平博网页版,平博(中国)平博(中国)EMS-9A型号) 检测,术前通过压颈试验对前交通动脉(ACoA)及术侧后交通动脉(PCoA)的开放性进行定性评估,根据交通动脉开放情况预测术中是否需要转流。ACoA 或术侧PCoA 不开放者列入术中需转流患者;前、后交通动脉均开放者列入术中非转流患者。术中应用TCD 于颈动脉夹闭前后即刻记录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根据MCA 在夹闭前后血流速度下降的程度选择是否行转流术,将术前TCD 预测转流的结果与术中行转流术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1)25 例行CEA 手术患者,术前TCD 评估非转流患者18 例(72%),转流患者7 例(28%);(2)术中行转流术者6 例(24%),非转流者19 例(76%);(3)与手术结果比较,术前TCD 评估预测术中转流术的准确度为88%,敏感度为83%。
结论:术前通过TCD 对前、后交通动脉开放性进行评估,对CEA 术中选择性分流具有预测价值。
 

 

《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脑血流过度灌注临床研究》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4年1月第14卷第1期)
【摘要】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脑血流过度灌注临床特点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下治疗脑血流过度灌注之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013 年1-8 月实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且行TCD (平博网页版,平博(中国)平博(中国)EMS-9U、EMS-9A型号)监测的60 例(63 例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TCD 监测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脑血流过度灌注或脑过度灌注综合征。
结果:术后7 d 三维CTA 检查显示,60 例(63 例次)患者颈动脉狭窄完全解除,术后30 d 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轻度缺血性卒中(1 例次占1.59%)、心肌梗死(1 例次占1.59%)、声音嘶哑(1 例次占1.59%),无脑出血和死亡病例。术后脑血流过度灌注4 例次(6.35%),持续1 ~ 3 d,其中1 例次(1.59%)为脑过度灌注综合征,表现为精神亢奋,幻觉和睡眠障碍。术后视力明显改善3 例次占4.76%,其中1 例次发生脑血流过度灌注。

 
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围手术期TCD 监测可以早期发现术中和术后脑血流过度灌注,及时根据TCD监测结果控制血压异常变化,是减少术后脑出血并发症之关键。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监测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6 年05 月20 日第21 卷第5 期)
【摘要】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 中,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和残端压监测,能否等效判断是否需要使用转流。
方法:回顾性分析63 例全身麻醉下行CEA 的病例资料,术中根据TCD(平博网页版,平博(中国)平博(中国)EMS-9A型号) 监测指标决定是否使用转流,同时监测残端压。
结果:术中临时阻断颈动脉后,14 例(22.2%) 病人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CAVm) 下降幅度>50%,需使用转流;35 例(55.6%)病人残端压<40 mmHg。在使用转流的病例中,阻断颈动脉后MCAVm 和基础值的比例,与残端压之间存在线性关系(r2 = 0.41, F = 0.014,P = 0.014)。

结论:CEA 术中TCD 和残端压监测对于判断是否需要使用转流的符合率较低。残端压不能替代TCD 作为判定CEA 术中是否应该使用转流的监测方法。